11月24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最新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新質生產力持續培育壯大。創新產業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3.6%,延續較快增長。其中,高技術服務業、高技術制造業銷售收入同比均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特別是隨著“人工智能+”行動加快落地,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無人機制造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32.5%、41.7%和38.4%。
近年來,全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持續火熱。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10月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60.27萬臺,同比增長28.8%,已超過2024年全年,產量創出新高。
在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遇冷時,我國亦保持逆勢增長,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統計結果,2024年全球工業機器人新裝機量下降了3%,其中中國2024年工業機器人新裝機量約在29萬臺左右,逆勢增長5%。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工業機器人的全球化布局正加速深化,出海影響力顯著提升。據海關總署統計,202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出口總額同比增長43.22%,達到11.3億美元,市場份額躍居全球第二。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工業機器人出口同比激增54.9%,遠超外貿整體增速。
工業機器人行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策的鼎力支持,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高標準數字園區建設指南》,提出推進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制造裝備規模化部署,推動企業生產智能化躍升。此前印發的《機械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也提到,突破一批工業母機、智能儀器儀表、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制造裝備。
渤海證券研報認為,雖然我國連續多年位居全球工業機器人第一市場,但從人均保有密度的角度來看仍有提升空間,在我國制造業人口紅利逐漸消退背景下,機器換人仍是驅動工業機器人行業增長的長期邏輯。
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A股市場中布局工業機器人的概念股達到50只,主要從工業機器人整機及零件生產、減速器、線纜等領域進行布局。從今年以來股價表現來看,概念股年內平均上漲32.41%,臥龍電驅、中大力德、工業富聯年初至今股價實現翻倍,萬馬股份、新時達累計漲幅在80%以上。
工業機器人概念股普遍重視研發投入,根據今年三季報數據,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超過5%的概念股共有34只,占總數比近七成,華中數控、思林杰、景業智能研發費用占比最高,分別達到26.58%、25.04%、23.14%。
華中數控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在機器人產品方面重點研發針對細分領域的工業機器人、創新性新結構機器人和工業級協作機器人。2025年公司持續進行市場開拓和產品應用場景拓充,布局具身智能工業機器人領域,包括雙臂協作智能工業機器人和復合工業機器人,用人工智能最新技術賦能工業機器人的產品及其應用。
從研發費用同比增速來看,12只概念股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今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同比增幅在20%以上。其中埃夫特-U、景業智能、眾辰科技同比增幅居前,分別為86.29%、64.87%、61.41%。
埃夫特-U前三季度研發費用為1.45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20.64%,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根據MIR睿工業統計數據,公司機器人市場占有率從2024年上半年的5.4%增長到2025年上半年的5.5%。從下游行業來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工業機器人出貨量的增量主要來自于電子制造和汽車及汽車零部件。
——信息來自:證券時報











